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政策法規(guī) > 部門規(guī)章 > 正文

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通知

2013-09-12 15:10    【  【打印】【我要糾錯】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huán)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中國地質調查局:

  自2002年國務院公布《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9號),2003年部發(fā)布《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16號)以來,地質資料匯交人匯交意識不斷增強,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監(jiān)管力度不斷加大,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服務取得明顯成效。但仍存在匯交不及時、應當匯交的沒有匯交、部分匯交資料質量不符合要求,館藏機構管理投入不足、基礎設施陳舊、隊伍建設滯后,相關管理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不嚴格、監(jiān)督管理有待加強等問題。為切實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現(xiàn)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加強對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

  匯交人依法匯交地質資料是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fā)的探礦權人或采礦權人,從事地質研究、地質考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評價、水文地質或者工程地質勘查(察)、環(huán)境地質調查、地質災害勘查等地質工作,以及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開展各類地質工作以及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查(察),必須按照規(guī)定匯交地質資料。

  加強對地質資料匯交的監(jiān)督管理,依法查處不履行地質資料匯交義務的行為,是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做好地質資料接收、保管和服務是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的重要任務。做好地質資料匯交工作,有效提高地質資料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是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必須著力抓好的一項緊迫任務。各。▍^(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規(guī)范程序標準、開展清欠工作、加強監(jiān)督管理,切實解決目前在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yè)化工作奠定基礎。

  二、切實落實地質資料匯交人的責任

  凡是國家出資開展的地質工作,項目承擔單位是法定的地質資料匯交人。項目下達單位應在下達項目任務書時,明確地質資料匯交要求,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規(guī)定匯交地質資料。項目成果評審符合驗收條件后,在正式印發(fā)項目驗收意見前,項目下達單位應督促項目承擔單位依法匯交地質資料,并憑《地質資料匯交憑證》下發(fā)項目驗收意見書。

  凡是社會出資開展的地質工作,出資人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允許出資人委托項目承擔單位代其履行匯交義務,但要簽訂地質資料匯交委托書,并在雙方簽訂的合同中予以明確規(guī)定。項目承擔單位在匯交地質資料時應出具委托書。

  因特殊原因匯交人暫時不具備匯交地質資料條件的,應在匯交期限屆滿前15日內,向負責接收地質資料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書面提出延期匯交申請,經核準后可以按規(guī)定緩交地質資料。

  三、全面掌握地質工作項目信息,建立地質資料匯交監(jiān)管平臺

  凡是國家出資開展的地質工作,項目下達單位在下達項目計劃時,應同時按地質資料匯交規(guī)定抄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社會出資開展的地質工作,行政許可機關應將項目批準情況同時抄送同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地質資料的管理機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將地質工作項目信息轉交相關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立地質資料匯交監(jiān)管平臺。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要按照監(jiān)管平臺信息接收地質資料,并將未按時提交地質資料的信息反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對涉及工程地質勘查(察)類等其它部門從事地質工作形成地質資料的匯交問題,各省(區(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本地區(qū)情況,主動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聯(lián)系,加強城市地質資料的集群化開發(fā)利用,促進建設工程施工和安全運行,創(chuàng)新匯交機制。

  四、進一步明確地質資料匯交要求

  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形成的地質資料除按國土資源部令第16號規(guī)定的細目匯交外,還須按照儲量計算規(guī)范要求,匯交探區(qū)(區(qū)塊)內的物化探成果報告、完井地質成果報告和試油(氣)成果報告、綜合地質研究報告和儲量計算報告等地質資料。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和災害地質勘查(察)形成的地質資料,凡部沒有規(guī)定匯交標準的,各省(區(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本。▍^(qū)、市)的相關標準、行業(yè)規(guī)范細化匯交要求。

  其它地質資料要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令第16號規(guī)定的細目匯交。

  規(guī)范和嚴格地質資料匯交標準和質量。按照規(guī)定,匯交人應同時匯交紙質資料和電子文檔,匯交的地質資料應符合相關專業(yè)規(guī)范和標準,其中電子文檔應匯交與紙質地質資料一致的電子文件和完整的數據庫,并附帶相關應用軟件及說明,可不匯交專用商業(yè)軟件。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應嚴把質量關,對不符合匯交要求的地質資料不予接收。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地質工作信息化要求,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推進地質資料數字化匯交,并建立匯交地質資料質量情況定期通報制度。

  五、規(guī)范地質資料的匯交和轉送程序

  全國性地質工作形成的地質資料,由全國地質資料館負責接收,并轉送相關的。▍^(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各。▍^(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qū)內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工作,并及時按規(guī)定向全國地質資料館轉送。跨。▍^(qū)、市)的地質工作項目,凡經過行政許可的由負責行政許可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接收和轉送;凡不需要行政許可的,由工作范圍面積較大的。▍^(qū)、市)負責接收和轉送;有爭議的由部裁決。

  六、切實抓好地質資料補交工作

  各省(區(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對欠交地質資料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摸清欠交情況,結合實際,按照2010年底前完成清欠工作的要求,制定詳細的清欠工作計劃并于2010年4月底前報部。

  要按照清欠工作計劃下達地質資料催交通知書,明確應交地質資料目錄清單和時間要求,自國土資源部令第16號發(fā)布起明確應交電子文檔的,一律要求在匯交紙質資料的同時必須匯交電子文檔;此前形成的地質資料應盡可能同時匯交電子文檔。匯交人要按照地質資料催交通知書完成地質資料補交工作。確有困難的,應書面提出申請,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按規(guī)定處理。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要組織專門力量做好地質資料接收工作,并對有關單位給予技術指導。各。▍^(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完成清欠工作后應形成總結報告于2011年3月底前報部。部將對清欠工作情況進行檢查。

  七、嚴格執(zhí)法,加大對地質資料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對違反有關規(guī)定的要嚴格按國務院令第349號和國土資源部令第16號有關規(guī)定依法查處。建立地質資料匯交情況通報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對上一年度欠交地質資料的匯交人和負有連帶責任的單位予以通報。

  凡無特殊原因拒不補交地質資料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嚴肅查處;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及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凡不認真履行職責的,要依法追究領導及主要責任人的責任。

  凡是國家出資開展的地質工作,對不能出示《地質資料匯交憑證》的項目不予驗收,并不允許該項目承擔單位承擔新的項目;凡是社會出資開展的地質工作不能按規(guī)定匯交地質資料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將依法追究出資人的法律責任,并不予批準出資人申請新的地質工作項目。

  八、加強領導,創(chuàng)新機制,提供保障

  (一)加強領導。

  各。▍^(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每年召開專門會議對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服務工作和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設進行研究,主要領導要過問,分管領導要親自抓,職能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特別是要把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yè)化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認真抓緊、抓好。

 。ǘ┙⒐餐熑螜C制。

  抓好地質資料匯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貫穿到礦政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建立保障地質資料及時保質匯交的管理制度是礦政管理工作各部門以及負責地質工作項目管理單位的共同責任。要將審查管理相對人是否依法匯交地質資料的情況作為各有關管理部門履行探礦權采礦權與建設項目用地審批、考核評價地質勘查單位資信、地質工作項目結題與成果評獎等管理職能的前置條件;國家出資地質工作項目的管理單位要將依法督促地質資料匯交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落實好;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依法行政,堅決查處不履行地質資料匯交義務的違法行為,并將相關情況向有關部門通報。

 。ㄈ﹦(chuàng)新地質資料管理體制。

  依照礦產資源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市(地)、縣(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均有一定的開采許可證審批權。實踐證明,市(地)、縣(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礦政管理職能和服務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均需要發(fā)揮地質資料的作用。將地質資料管理職能向市(地)、縣(市)延伸是地質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各。▍^(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依規(guī)、積極穩(wěn)妥地做好各市(地)、縣(市)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的組建工作,凡是有條件的可以先行起步,總結經驗,逐步在面上推開。

 。ㄋ模┘訌姷刭|資料館藏機構的建設。

  目前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的建設。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部已研究提出《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分級意見》(見附件),指導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的建設。各省(區(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參照該分類標準積極爭取資金,滿足專項的工作經費需要,并努力改善館藏機構的辦公、庫房和服務條件;進一步加強館藏機構的隊伍建設,采取必要措施,充實館藏機構人員、提高隊伍素質,為做好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做好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各。▍^(qū)、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認真抓好落實,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向部報告。

  附件: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分級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附件

  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分級意見

  為進一步深化《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的貫徹落實,保障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的工作順利開展,同時督促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提高保管條件和服務能力,全面提高地質資料工作的整體水平,充分發(fā)揮地質資料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作用,特制定本意見。

  本意見適用于國家和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它行業(yè)或部門的成果地質資料館的分級,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單位、原始地質資料保管單位的分級可參考本意見。

  根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在館舍建筑、設施與設備、人員、經費、館藏、業(yè)務等六個方面所具備的條件,將其劃分為六級,分別是特一級、特二級、甲一級、甲二級、乙一級、乙二級。

  國家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應達到特一級或特二級;

  省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應達到甲二級及以上級別;

  其它行業(yè)或部門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應達到乙二級及以上級別。

  一、館舍建筑

 。ㄒ唬┛傮w建筑。

  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所在建筑應符合以下要求:

  1.特一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應有獨立建造、自成體系的獨棟館舍。

  2.特一級、特二級、甲一級、甲二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所在建筑應符合《檔案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中甲級檔案館的建設要求(包括防火、防震、防雷等級、館址選擇、建筑設計、檔案防護、防火設計、建筑設備等)。

  (二)庫房。

  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必須有資料庫房用于保存館藏各種地質資料。庫房包括紙質資料庫房和電磁介質庫房,并應符合以下要求:

  1.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應設置獨立資料庫房和電磁介質庫房,各庫房集中布置,自成一區(qū)。庫區(qū)內不應設置其它用房,其它用房之間的交通也不得穿越庫區(qū)。庫房內的保管條件應符合防盜、防光、防高溫、防火、防潮、防塵、防鼠、防蟲等八防要求。與庫房有關的安全管理制度應掛在庫房內或庫房附近適宜且醒目的位置。

  2.庫房溫濕度應符合國家要求。紙質地質資料庫房的溫度宜控制在14℃-24℃ 范圍內,每晝夜允許波動范圍為±2℃;相對濕度宜控制在45%-60%范圍內,每晝夜允許波動范圍為±5%.電磁介質庫房的溫度宜控制在17℃-20℃ ,相對濕度宜控制在35%-45%.

  3.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的庫房總體使用面積應符合以下要求,并同時滿足未來20年地質資料入庫余額,余額=(過去20年應由該館藏機構保存的資料所占用的總面積或總容量)×余額參數。

  級別庫房總體使用面積余額參數特一級≥3000平方米300%特二級≥1500平方米300%甲一級≥ 700平方米200%甲二級≥ 200平方米200%乙一級≥ 100平方米150%乙二級≥ 50平方米150%

責任編輯:莫回頭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