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關 > 正文

世界著名建筑師:阿爾瓦阿爾托

2015-01-16 13:42  來源于網絡  【  【打印】【我要糾錯】

  人情化建筑理論的倡導者:阿爾瓦·阿爾托

阿爾瓦·阿爾托 

  阿爾托于1898年2月3日生在芬蘭的庫奧爾塔內小鎮(zhèn)(Kuortane),1921年畢業(yè)于赫爾辛基工業(yè)專科學校建筑學專業(yè)。1923年起,先后在芬蘭的于韋斯屈萊市和土爾庫市開設建筑事務所。大約在1924年,他為學校設計了幾家咖啡館和學生中心,并為學生設計成套的寢室家具,主要運用“新古典主義”的設計風格。同年,他與設計師阿諾,斮悐W(AinoMarsio)結婚,共同進行長達5年的木材彎曲實驗,而這項研究導致了阿爾瓦。阿爾托20世紀30年代革命性設計的產生。

  阿爾托于1928年參加國際現(xiàn)代建筑協(xié)會。1929年,按照新興的功能主義建筑思想同他人合作設計了為紀念土爾庫建城700周年而舉辦的展覽會的建筑。他拋棄傳統(tǒng)風格的一切裝飾,使現(xiàn)代主義建筑首次出現(xiàn)在芬蘭,推動了芬蘭現(xiàn)代建筑的發(fā)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頭10年,阿爾托主要從事祖國的恢復和建設工作,為拉普蘭省省會制訂區(qū)域規(guī)劃(1950一1957)。1931~1932年,阿爾托設計了芬蘭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yǎng)院,他的最初設計的現(xiàn)代化家具也在那里亮相,這是阿爾托的家具設計走向世界的更大突破。1935年阿爾托夫婦與朋友一起創(chuàng)建了Artek公司,專為阿爾托設計的家具、燈飾及紡織品做海外推廣。阿爾托于1940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1947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美術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芬蘭科學院院士。1957年獲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金質獎章,1963年獲美國建筑師學會金質獎章。1976年5月11日逝于赫爾辛基。

赫爾辛基文化宮

  阿爾托主要的創(chuàng)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現(xiàn)代建筑道路。他認為工業(yè)化和標準化必須為人的生活服務,適應人的精神要求。阿爾托的創(chuàng)作范圍廣泛,從區(qū)域規(guī)劃、城市規(guī)劃到市政中心設計,從民用建筑到工業(yè)建筑,從室內裝修到家具和燈具以及日用工藝品的設計,無所不包。他說:“標準化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房屋都一模一樣,而主要是作為一種生產靈活體系的手段,以適應各種家庭對不同房屋的需求,適應不同地形、不同朝向、不同景色等等。”他所設計的建筑平面靈活,使用方便,結構構件巧妙地化為精致的裝飾,建筑造型嫻雅,空間處理自由活潑且有動勢,使人感到空間不僅是簡單地流通,而且在不斷延伸、增長和變化。阿爾托熱愛自然,他設計的建筑總是盡量利用自然地形,融合優(yōu)美景色,風格純樸。

  芬蘭地處北歐,盛產木材,銅產量居歐洲首位。阿爾托設計的建筑的外部飾面和室內裝飾反映木材特征;銅則用于點綴,表現(xiàn)精致的細部。建筑物的造型沉著穩(wěn)重,結構常采用較厚的磚墻,門窗設置得宜。他的作品不浮夸,不豪華,也不追隨歐美時尚,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民族風格,有鮮明的個性。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阿爾托的杰作比比皆是,有赫爾辛基理工大學的校園,芬蘭大廈(Finlandia)音樂廳及會議中心,赫爾辛基文化宮,斯道拉·恩索(StoraEnso)公司總部大樓等等。

  1936年,阿爾瓦·阿爾托為他負責室內裝修設計的赫爾辛基甘藍葉餐廳(RavintolaSavoy)設計了一款花瓶作為裝飾品之一,即后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經典玻璃制品,不僅在1937年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現(xiàn)了芬蘭現(xiàn)代設計的水平,還成為世界眾多博物館的珍藏品,并在1988年獲得國際桌上用品獎。其設計趣味來自隨意而有機的波浪曲線輪廓,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對稱玻璃器皿的設計標準。人們猜測波浪曲線輪廓象征著芬蘭星羅棋布的湖泊。這是天才的設計大師阿爾托除了建筑之外,為玻璃器皿制造業(yè)留下的經典杰作。從年齡上看阿爾托花瓶已經是“古董”,但從設計上看,他至今仍然很超前,很現(xiàn)代。

責任編輯:lala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